强化支撑 推动转型
努力实现绿色乌审更好更快发展
——在旗委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暨
2010年全旗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牧 人
(2010年1月17日)
同志们:
刚才,旗委张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成绩、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我旗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做了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和实现“三年翻两番”以及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动员、总部署和总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面对金融危机,全旗上下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我旗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和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路,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攻坚克难,逆势而上,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了好于预期、再攀新高的发展成果。
一年来,我们抓投资、保增长,全力实施“双百亿”工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集中抓好5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工业和基础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争取“四个批次”中央新增投资项目35项、总投资近5亿元;多渠道融资13.7亿元。大规模的投融资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27.4%;财政收入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431元和7945元,分别增加2045元和704元。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市第二,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煤基能源化工(乌审)基地,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更加协调统一。
一年来,我们调结构、促转型,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层次有效提升。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远兴江山一期10万吨二甲基甲酰胺试车,醇基下游产品开发迈出坚实步伐;鄂绒480万吨绿色喷吹料48万吨煤焦油加氢、博大实地10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尿素120万吨联碱等项目开工建设,世林西山一期30万吨煤制甲醇、金诚泰一期60万吨煤制甲醇等续建项目和天然气开采项目按计划实施;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中煤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等项目积极推进,促成央企中煤与地企博源合作。认真落实区、市扶持政策,协商下调天然气管输费,落实优惠气价和电价,重点企业平稳运行。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5亿元。编制实施农村牧区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建成1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500亩设施农业,启动建设284户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肉牛繁育中心投用,培育北州、宏腾等肉牛规模养殖企业5家,建成国内一流的细毛羊种羊场。皇香公司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具备繁育1万口种猪、出栏10万口生猪的能力。做好绿色农畜产品申报认证,率先在全区实现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整旗推进。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中国·鄂尔多斯第二届纪实文学节。投资3.6亿元提升各景区、酒店接待档次,新建星级农(牧、渔)家乐19家,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收入5亿元,成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嘎鲁图现代综合物流园区道路建设和绿化工程全面启动,汽运服务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促进“家电下乡”,推动信贷消费,扩大消费规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15.3%。
一年来,我们抓统筹、促和谐,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年投资25亿元,完成嘎鲁图镇区道路体系、排雨水、移民小区等专项规划和3个重点区域控规;开工建设11条市政道路、新增面积107.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87.7万平方米;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套区,完善供气、供热、排污等设施,铺设配套管网130多公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具备运营条件;行政后勤服务区建成投用,西部拓展区路网主框架形成,城市核心区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到61%,创建首家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迈出坚实步伐。启动6项校舍安全工程,撤并7所中小学校,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推动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嘎鲁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实现药品零差价。完成两年一轮的农牧民和城镇困难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建档率达60%,高于全国目标55个百分点。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低保、优抚等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国有、集体破产解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制度。机关事业单位月人均增资600元。在全市率先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5.35万平方米的嘎鲁图和图克精品移民小区并具备入住条件,乌审召生态自然恢复区农牧民实现整体搬迁,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城市创卫和放心餐桌工程稳步推进,实现了饭店分级量化管理全覆盖。
一年来,我们固基础、强保障,提升环境支撑力,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全年投资40多亿元,推进生态、水、电、路、气、讯“六网”及各工业项目区绿化、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产业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嘎鲁图至通史、陶利至昂素一级一幅建成通车,兰家梁至嘎鲁图一级公路、新恩陶铁路全线开工,阿门其日格至乌审召项目区至小壕图(矿区)、嘎鲁图至大草湾段等高等级公路项目进展顺利。巴图湾35千伏变电站建成。启动纳林河新能源基地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净水厂。积极协调解决矿权重叠,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产能达到100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回首2009,在困难大、挑战多、任务重的复杂局势下,我们直面金融危机,突破发展瓶颈,在逆境中奋起、拼搏中跨越,各项事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依靠投资拉动,缺乏支撑性大项目和大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部分生产企业运营困难,仍需在政府的支持下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良性发展;统筹城乡开始破题,但措施和力度仍需加大;文化大旗建设缺乏主线串连,没有形成拳头产品,需要进一步整合、凝炼、提升;城市规划在统筹协调、体现地方特色和建设风格上相对滞后,城市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力度尚需加强;政府执行力和创新力需要提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负责地加以解决。
二、强化支撑,推动转型,努力实现绿色乌审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旗推进“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三年翻两番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起好步、开好局,对于今后三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市全委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秉承“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一核三带一廊”建设,强化环境支撑、要素支撑和城市功能支撑,推动产业转型、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实现绿色乌审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48%;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3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元和10000元,同比分别增加2569元和2055元。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调整结构,推动转型,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今年是我旗的“结构调整年”,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打造中国煤基能源化工(乌审)基地,切实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我旗打造中国煤基能源化工(乌审)基地的工作思路,顺应了全市建设国家战略性生态能源基地的总体部署。随着中煤、神华等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发展目标,科学构筑低碳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用更新的思维推进基地建设。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妥善处理好1%和99%的关系,坚持用少量的工业和城市用地换取更大的生态建设成果。统筹资源、产业、项目等规划,不断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投资25亿元,全面加强各项目区管网、电力、亮化、绿化、综合服务区等基础建设,提高集聚能力,搭建产业发展坚实平台。乌审召化工项目区要围绕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认真搞好相关申报工作,苏里格经济开发区要深入推进镁合金、风积沙等新型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纳林河、图克项目区要以项目落地为抓手,加快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煤化工产业。
用更大的力度推进项目实施。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要集全旗之力,扎实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年内抓好总投资1248亿元的3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立足于建设世界最大的二甲醚项目和国内最大的大化肥项目,建立严格的项目推进责任制,全力促进中煤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项目一季度开工、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项目上半年开工。对进度较快的续建项目,要逐一列出投资计划表和工程进度表,优先配置资源,加大融资额度。全力加快鄂绒一期160万吨绿色喷吹料18万吨煤焦油加氢、世林西山一期30万吨煤制甲醇、天旭5万吨镁合金及1500 万件精密成型件综合利用等16个项目建设,确保其中10个项目建成;对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要认真进行梳理,主动跟进落实,力争宏得2万吨吡啶5.9万吨下游产品及10万吨草甘膦、中煤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星星能源1万辆清洁节能汽车40万吨液化天然气等12个项目落地实施;对长期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要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依据协议清理资源和项目。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帮助现有27户规模以上企业走出生产困境,奠定保增长的坚实基础。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
用更高的效率推进资源开发。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呼吉尔特矿区探转采、纳林河矿区总规及环评报批,认真做好6个矿井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形成产能,支撑煤化工产业发展。确保天然气与煤炭资源合理避让、同步开发,实现天然气产能120亿立方米。推动煤层气小井网勘探试验工程,打造自治区低煤阶地区煤层气探测试验基地。
第二,发展公司化农牧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大集中、小集聚,以退促进,积极构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联合经营和高度商品化为组织形式的公司化农牧业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
充分发挥人口转移的双重效应。人口转移既是致富农牧民的重要手段,又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举措。要积极引导农牧民以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以宅基地换取城市住房,推动生产资料向农牧业公司和经营大户、联合经营体集中,农牧业人口向重点城镇、工业园区和二、三产业集中。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交易、租赁市场和土地入股投资机制,力争在全旗范围内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土地指标增减挂钩、调剂使用,使土地资源真正变为农牧民可转移的财产、活的财富。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苏木镇功能配套、产业培育和环境打造,拉动农牧民就近转移。年内,全面完成2009年人口转移任务,继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建成嘎鲁图镇精品移民小区和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新居,加快苏里格新村和无定河镇中心居民点、巴图湾新农村建设,转移农牧民2653户、6488人。
大力度构筑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公司化运作等方式新建1.6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整合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集中发展生态型集约化牧业,重点打造朝岱嘎查示范区。加强与寿光和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的合作,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年内新增500亩。结合人口转移提升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形成5家全部达到经营草牧场6-8万亩、年出栏肉牛3000头以上的养殖公司。健全皇香10万口生猪经营机制和营销网络,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优质生猪生产加工基地。
加快主导产业向绿色品牌延伸。认真筹办第二届“国毛论坛”和鄂尔多斯细毛羊50年成就展,全面提升乌审细毛羊的知名度,新建1处经营草牧场2万亩以上、年饲养量达5000只的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场,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畜产品品牌。做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申报工作,启动神东公司4.5万名员工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第三,推动新型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三产比重。第三产业是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朝阳产业”,要科学规划、重点推进、整体提升,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等新型服务业,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拉动力。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以建设中国马头琴之都为抓手,全力提升民族文化大旗创建水平。启动实施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集中打造以乌审召、察罕苏力德和萨拉乌苏景区为主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马头琴文化产业项目,建立马头琴培训基地,引进1家马头琴制售企业;建设匈奴文化一条街、察罕苏力德景区王爷府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举办第四届萨拉乌苏文化艺术节暨马头琴产业论坛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设计开发一批民族服饰、纪念邮品、匈奴青铜器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发展提升一批牧家乐、农家生态庄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推进嘎鲁图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镇(村)”创建工作,做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对接和项目申报。年内,力争旅游人数达到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
构筑现代物流体系。加快道路交通等级化、网络化建设,尽快形成连接高速公路、铁路和直通城区矿区的道路交通体系,建成铁路货站,实现货畅其流。启动汽运服务区二期工程,多元化培育汽配销售、车辆维修等相关产业,年内嘎鲁图镇区汽运服务网点整体入园发展。推动嘎鲁图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功能配套并开展招商工作,推进物流、商务交易手段电子化、信息化,打造自治区西部重要的物流节点。启动建设金融信息中心,引进发展金融证券、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企业。
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构筑便民商业网络,确保鸿沁湖、富荣、维嘉特等星级酒店建成投用,促进高品位文化娱乐消费。推动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向农村牧区延伸,精心组织好家电、农机、汽车下乡,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我旗消费特点的信贷产品,稳步扩大消费信贷特别是住房、汽车消费信贷规模,释放消费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扩大招商引资,增强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着眼提高支撑力、延伸产业链和促进结构转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服务业发展等领域招引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增强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运用市场化模式,盘活资源、土地等资本要素,带动全旗生态、道路、电力、水利和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瞄准中字头和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发展低碳、环保、循环产业,重点引进用水少、排碳少的压缩天然气和醋酸、甲胺、碳酸二甲酯等精细化工产业以及风积沙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发展。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吸引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城市开发,提升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以政策、资金、土地三落实,支持旗内餐饮娱乐、商业网点、货物配载等服务业联合经营、做大做强。同时注重引进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商业连锁企业,不断提升地区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年内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5亿元,实现融资50亿元。
(二)统筹城乡,共建和谐,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城乡面貌“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第一,加快人居环境示范城镇创建进程,全面提升生态型文化城市建设水平。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项目招商、市场化运作”模式,全力抓好十大地标性建筑工程和特色区块,强势推进城市核心区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开工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道路面积100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改造80万平方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建设马头琴文化传承基地为契机,挖掘、渗透马头琴文化,启动建设马头琴文博苑和文化生态园,突出打造马头琴文化主题广场、音乐厅、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规划建设匈奴文化一条街,以系列雕塑提升公园、广场和城市出入口的文化内涵和形象品位。提升城市建筑品格。编制实施《乌审旗推进“三年大建设、实现三年大变样”活动实施方案》,完成6个苏木镇控规、修建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等14个规划,注重城乡之间的规划衔接,既要实现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的有机对接,更要实现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科学布局。在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建筑造型、色彩、功能、特色等因素,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形象,以整体美塑造特色美,坚持“三低一高”建设理念,体现舒展、大气、开放、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争取把每一幢建筑都建设成为艺术精品,打破“千城一面”的建设格局。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运用美学视角研究和推进核心区生态建设,加快构建“三湖、两带、九园”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启动建设桃源、森林公园,推进生态园续建工程,完成镇区各主次干道绿化及北部生态屏障带建设。启动西部拓展区人工景观水系工程,建设14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示范住宅区。完成西部拓展区管网、道路和五横二纵次干道及其它道路建设,推动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排雨水工程。完成满达市场、旧监所及独贵龙广场周边等片区拆迁改造。提升城市管理品级。以“数字乌审”为依托,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提高城市交通、应急处置、公共管理等信息化水平。全面实施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社会化管理,推行城乡管理一体化模式。加强对各苏木镇规划控制区的监管,加大对违规建筑、违规广告、无序经营等行为的集中整治力度。实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
第二,以普惠民生为目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民策关乎民心民意。各苏木镇、各部门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与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同样重视,实实在在为城乡居民办实事、解难事。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新建嘎鲁图镇精品移民小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纪念馆、2个文化站和3个博物馆。全面推行12年免费教育,实现蒙授幼儿教育“两免一补”,体育馆建成投用,续建、新建、加固改造1处少年宫、2所幼儿园、9所中小学校,年内消除全旗校舍安全隐患。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以流动医院为载体,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年内把旗人民医院建成国家标准化县级医院,新建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蒙医院,新建20所嘎查村卫生室,实现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深入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免费实施已婚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DNA筛查。集中打造2-3个高标准、规范化示范社区,改造图克镇敬老院,新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和殡仪馆。建设地产副食品加工园区和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努力提高民生普惠的保障力和覆盖面。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2009年月人均增资600元的基础上,2010年月人均再增资60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和每人每年1800元。在落实上级调资和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企业退休职工每人每年给予600元生活补贴,年满70周岁的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生活补贴。继续为国有、集体破产解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养老保险费。成立乌审旗教育基金会,对考取全日制本科和专科的蒙古族大学生每年补助5000元和3000元,汉族大学生每年补助3000元和1000元。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年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优先安置报考煤炭、化工等专业的乌审旗籍大学生,考录300名带薪见习生,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落实住房补贴政策,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由8%提高到12%,强制执行新建住宅小区配建10%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新建保障性住房8.3万平方米;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22万元和8万元,为城镇特殊人群(指丧失劳动能力、特困群众)代缴医疗保险金;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和报销封顶线分别提高到200 元和10万元,政府补贴170元,蒙古族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代缴。
积极创建平安和谐乌审。要抓住社会转型期问题多、矛盾多的突出特点,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强化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建立苏木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站),整合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力量,统一受理农牧民申办的事项,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加大对地下宗教和各类邪教的打击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危化品、消防、道路交通、天然气管道等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年内建成嘎鲁图镇特勤消防站。
(三)夯实基础,优化环境,着力打造更为坚实的发展平台。全力推进生态、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支撑,助推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快速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围绕在毛乌素沙地打造祖国北疆“绿色长城”,启动建设生态屏障林、工业原料林和城区景观林,加大嘎鲁图镇和嘎通公路沿线绿化力度,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业质量,启动建设20万亩樟子松基地,加快生物质电厂60万亩原料林建设,建成1000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发展碳汇生态林业。加快道路交通提等升级步伐,确保嘎通一级全线通车、兰嘎一级一幅通车,争取总投资80亿元、全长230公里的乌审召至嘎鲁图至靖边高速公路项目落地实施,推动阿门其日格至乌审召项目区至小壕图(矿区)、嘎鲁图至大草湾段等4条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建成沙尔利格至城川等7条嘎查村公路;加快新恩陶铁路建设,启动塔然高勒至嘎鲁图、陶利庙至靖边、陶利庙至新上海庙铁路和呼吉尔特矿区、鄂绒清洁能源、纳林河项目区铁路支线建设,构筑“七横三纵”公路网、“十”字铁路框架和直通城区矿区的“半小时”经济圈。科学编制水资源总体利用规划,全力落实黄河用水指标,加快纳林河新能源基地供水工程建设,加固排子湾水库。完善电力网架,新建河南、乌兰陶勒盖镇110千伏变电站,完成图克、纳林河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善工业和民用天然气气源,实现各工业项目区及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网络化供气。
(四)落实责任,强化效能,着力提高执行力。2010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工作落实,谋求事业突破。要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启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精简审批事项和程序,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高效快捷地服务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建立工作倒逼机制,倒排工时考核工程进度,倒排投入考核工作力度,倒查质效考核工作程度。实行项目包建责任制,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具体单位落实、一套实施办法推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由旗纪委牵头,监察局、党政督查室及相关部门配合,对各苏木镇、各园区、各部门进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评比,将每次考核结果记入年终实绩考核。要增强发展能力。树立每个人都是经济人、每个单位都是经济体的思想,提高自我积累发展能力。从今年起各苏木镇、各园区、各部门一把手都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抓投入、跑项目上来,常规工作交由副职处理,年底以项目、资金论实绩、定奖惩;财税部门要开源节流,真正把财源打足做实,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社会事业各部门要摆脱依赖思想,积极向上跑,主动向社会筹,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以积极作为让改革发展的阳光雨露普惠更广大人民群众。要推行阳光作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与评估、决策听证和公示等制度,实施电子监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努力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志们,新挑战催生新思路,新目标激发新活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谋发展之计,鼓实干之劲,举创新之力,造和谐之势,众志成城,一往无前,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绿色乌审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