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羊毛成“金羊毛”,背后是60多年来乌审旗对这一特色品牌的保育和传承。近年,将鄂尔多斯细羊毛纳入构建现代农牧业新格局的重要一环,乌审旗“鄂尔多斯细羊毛”品牌战略踏上新征程。
“龙头引领+联合选育+规模繁殖”繁育模式,毛质和肉质双提升
炎炎夏日,广袤的草原上,一场鄂尔多斯细毛羊赛羊大会正在热闹地举行。来自全旗各苏木镇的养殖户们,带着精心挑选的大个儿、产毛率高的育成母羊,在剪羊毛比赛里大展身手。
同时进行的,还有羊毛直销活动。每年这个时候,一批国内外羊毛经营企业纷至沓来,抢购细羊毛。鄂尔多斯细羊毛价格一路飙升,洗净毛价格最高达93元/公斤,原毛价格最高至52元/公斤,原毛平均价格达到48元/公斤,创历史新高。
“很多人说,我们这儿的羊毛不比澳大利亚羊毛差。尤其养殖技术改良后,羊毛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每年都能增收不少。”在羊圈里,嘎鲁图镇斯布扣嘎查的牧民巴音都仁扒拉着羊身上的毛,自豪地说。
乌审旗是鄂尔多斯细毛羊主产区。从1957年的蹒跚起步,到1985年的品种命名;从1986年引进澳洲美利奴种羊导血扩繁,到现在的自成繁育体系,60多年坎坷前行,鄂尔多斯细毛羊凭借肉质与毛质俱佳特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优秀品种,其羊毛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名羊”。
近年来,乌审旗立足鄂尔多斯细毛羊主产区优势,重点推进“龙头引领+联合选育+规模繁殖”繁育模式,鄂尔多斯细毛羊的毛质和肉质得到双提升。
通过政府投资和企业自筹的方式,建成集科研、生产、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种羊场1家,细羊毛检测实验室1处,疾病防疫站6处,良种数据库1套,鄂尔多斯细毛羊良种培育的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此外,推行“种羊场+核心户+配种站”联合育种模式,发展育种核心户50户、中心配种站260处,年供种能力达1500只、配种能力达30多万只,细毛羊人工授精覆盖率达85%以上,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纯度和遗传性能持续稳定得到有效保障。
“澳大利亚羊毛一直引领国际标准,现在我们的羊毛无论是细度、长度,还是洗净率、均匀程度都跟澳大利亚的羊毛一样,甚至有的指标更好。”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总工程师田文亮表示,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才能建立起“鄂尔多斯细毛羊”的品牌。这些年通过对牧民在养殖各个环节的指导和培训,羊毛的质量有了质的提高。
目前,鄂尔多斯细毛羊产毛量平均提高1-1.5公斤/只,产肉量平均提高3-5公斤/只,净毛率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羊肉品质明显改善,平均含澳血率达87.5%,与澳美羊品质相当。
“标准生产+产业经营+家庭牧场”捆绑发展,农牧业转型和农牧民双增收
几年前,嘎鲁图镇巴音温都嘎查的阿拉德日图只是个“放羊娃”。2010年和本嘎查五户牧民合伙成立“富众细毛羊养殖合作社”后,年收入一跃达到40多万元,成了当地有名的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
“合作社成立以前,五户人家100多头羊,成立以后每户人家大概发展到了300头左右,主要出售到东胜、包头和本地市场。”阿拉德日图说。
合作社的小脚步,跟随着鄂尔多斯细羊毛产业发展的大线路。
为把农牧民的产业经营“触角”从生产环节向流通、销售环节延伸,减少中间环节,拓展利润空间,当地组建了乌审羊毛协会、注册“乌审羊毛”商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至目前,培育和发展细毛羊产业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03家、大型羊毛收购站6个。
同时,依托乌审旗羊毛储备交易中心,采取“协会+合作社+牧户+市场”运营模式统一销售细羊毛,分级整理后的细羊毛比直接出售原毛每公斤增值2-4元,每年促进农牧民增收1000万元,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实现了鄂尔多斯细毛羊毛和肉质量效益的双提升。
在今年夏季直销活动上,全旗销售羊毛4400吨左右,其中通过合作组织统一分级整理、统一打包、统一销售的细羊毛达1600吨左右。通过直销的细羊毛价格较市场价高5元/公斤左右,为农牧民增加收入约800万元;直销带动全旗羊毛整体价格上涨约2元/公斤,为未参与直销活动的农牧民增收约560万元。整个羊毛直销活动为全旗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户共增收1360万元。
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市场”利益联结模式下,细毛羊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量超过三分之一,辐射带动农牧户1.2万户,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的互利共赢,也助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乌审旗90%以上的牧民在养殖“鄂尔多斯细毛羊”,细毛羊饲养量达到120多万只,年出栏50万只。生产细羊毛4000多吨、羊肉10000多吨,建成细毛羊产业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03家、大型羊毛收购站7个、种羊场1家,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5亿元,带动60%以上的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增长10%以上。
“项目建设+资金补贴+科技服务”并驾齐驱,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共繁荣
昔日不毛之地,今之塞上小江南。一代代人传承“绿色乌审”之薪火,生态红利和生态理念在乌审大地裂变出强大正能量。
今天的乌审以绿为生、因绿而兴,变绿为宝,闯出了一条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特色路,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同兴的共赢路。
如今,全旗1000万亩有机草牧场,既是风景,也是聚宝盆;100万只鄂尔多斯有机细毛羊,是点缀草原的“白珍珠”,也是象征财富的“金羊毛”。
2008年,鄂尔多斯细毛羊成功取得农业部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7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鄂尔多斯细羊毛”品牌价值为9.68亿元人民币。
近年,乌审旗累计实施退牧还草项目742万亩,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生态保护政策得到严格执行,全旗44%的草场实现网围,70%的牧户实行季节性休牧轮牧,植被覆盖度达8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资源整合、种养结合、草畜吻合、机具组合”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型集约化草原畜牧业,1730户生态型家庭牧场在草原上落地生根,为细毛羊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进一步释放牧户养殖优质种羊热情,由旗财政向澳恒细毛羊种业公司拨付良种补贴款,每只补贴800元,进一步降低细毛羊的养殖生产成本。
在近十年前,因细毛羊繁殖双羔率较低,许多牧户养殖意愿转向生产率更高的小尾寒羊,对细毛羊保育和发展造成冲击。
2014年开始,启动鄂尔多斯细毛羊多胎性研究实验。通过配种前一个月每日补充一定量的繁殖母羊精补料(依据自家草场情况变动),将细毛羊产羔率提高到150%以上。
此外,乌审旗与一批科研机构合作,形成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技术团队,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国家“948”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多个项目的支持下,在四季牧草生物产量与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放牧羊营养均衡需要研究、母羊繁殖营养调控研究、功能性氨基酸营养调控技术研究、母羊-羔羊一体化营养调控研究及矿物质营养舔砖的开发与应用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从根本上推进了优质细毛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
如今,有了技术性的突破,牧户们在高利润的召唤下,重新养起细毛羊。在保育与传承中,乌审旗“鄂尔多斯细羊毛”品牌战略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