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部门动态

2021年

06月01日

11:45

来源:

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

非遗价值| 乌审传统工艺催生产业之花

  传统工艺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创造力。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一直以来都是高质量发展,几千年来皆处于这样的状态。传统手工艺不仅是构成老百姓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更多是文化品位和生活趣味的反映,具备了传承文脉的功能。 

  对于传统工艺来说,在保持其“核心技艺特征”的基础之上,坚持手工制作技艺,产品设计随着时代审美而进行纹样装饰的创新设计,材料工艺等同样也可以进行创新应用,其依然是传统工艺,也是非遗项目。对于文创产品设计来说,源于传统工艺的文化元素,文化赋予产品新的附加值,以产品设计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其本质是创新的现代商品设计,这样的产品才能转化生产、进入生活、留为遗产。 

  近年来,乌审旗高度重视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发展部署,为解决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个人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规范运行模式、培育非遗品牌,拓展营销市场,建立了乌审旗传统工艺工作站。2020年,乌审旗传统工艺工作站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乌审旗分站”。 

  2021年,为振兴传统工艺行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战略,于5月至10月间,不间断地开展以鄂尔多斯服装服饰培训为主,传统工艺及其创新设计培训为辅的技能提升系列培训活动,包括鄂尔多斯服饰、鄂尔多斯头饰、鄂尔多斯马海、民族刺绣、鼻烟壶制作、金银器制作、熟皮用具制作、皮雕等技艺培训内容。同时,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传统工艺创新设计和创意研发培训,利用旗传统工艺工作站平台,重点扶持和培育鄂尔多斯服饰及地方特色手工艺龙头企业,以发展各类文化业态为抓手,精心打造地域文化品牌,逐步实现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塑造协同发展的局面。 

  传统工艺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今后,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民族手工艺等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子,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懂文化、能创新、会经营的人才队伍,实现农牧民的增收致富目标,力争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径。 

  目前,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涵盖9大类67项,普查线索310余种,收集实物600多件,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项、自治区级19项、市级43项、旗级67项,全旗非遗普查线索310多种。先后申报非遗传统工艺项目27项,建立了旗传统工艺工作站以及基层非遗传习所30余处,利用传统工艺工作站及传习所平台,每年开展非遗交流培训30次以上,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基层、进社区、进景区活动3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