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社会救助

2019年

04月28日

15:45

来源:

【字体: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时代精神社会组织跟党走—乌审旗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赴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接受红色教育

 

 

 

前言:鄂托克前旗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创建的老解放区之一,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斗争精神。

 践行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记忆

在滴哨沟战场纪念园,学员们认真聆听了关于伊克昭盟蒙汉支队为了民族解放及根据地建设顽强抵抗、英勇献身的革命事迹。在滴哨沟纪念碑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紧握右拳,庄严肃立,重温入党誓词,誓词铿锵有力,使全体党员又一次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随后,全体学员在滴哨沟战场纪念园教学点接受“践行长征精神—滴哨沟徒步行军”体验教学,重新“丈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走进滴哨沟战场,全体学员身着红军服,高举党旗,沿着红军曾在滴哨沟境内留下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革命先烈走过的历史足迹,体悟着那沉甸甸的革命精神,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有力。3.5公里徒步拉练拓展训练中,学员体验了百米急行军,抢占高地,投掷手榴弹、战地救护等拓展训练项目,接受党性教育,感受红色精神。到达终点后,大家讨论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不易,也间接的知道了革命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

Part2
                  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
    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城川嘎查,占地面积26000㎡。据了解,阳早、寒春是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外国友人,他们出生于美国,受进步思想影响,向往中国的红色革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延安喜结良缘。他们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坚持为全人类解放奋斗的理想,坚守延安精神。
                信仰的力量 心灵的洗礼
    在阳春寒早三边牧场陈列馆,全体学员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和一系列详尽的图文资料以及大量栩栩如生的雕塑,聆听了一对美国夫妇,中国牲畜改良创始人,阳早、寒春两位国际友人一生的感人事迹,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使大家不禁潸然落泪。大家无法想象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可以让外国友人放弃优越的生活,扎根于当时贫瘠而又落后的城川,又是一种怎样的信念,让他们在百年之后,将骨灰撒在了这片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之上。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信仰,这是一种无形巨大的力量。至今,阳早、寒春的精神一直被当地人民传承和发扬。
Part3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
    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前身是延安民族学院,是民族干部交流的平台,民族干部成长的摇篮。当时延安民族学院的校训“平等民主、团结友爱、艰苦奋斗”,是对民族学院精神的高度凝练,不仅在当时激励着延安民院的民族干部,同时也激励着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直到今天,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各族儿女,艰苦奋斗、砥砺进、创新创业。
                  民族干部成长的摇篮
    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全体学员参观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的五个陈列馆,馆内主要介绍延安民族学院办学历程及其培养的党的民族工作领导干部为全国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一件件见证历史变迁的实物、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图片、一行行感人至深的文字以及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全体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生命的伟大革命信仰。
 Part4  

                 王震井纪念园                
    王震井纪念园位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黄海则村,占地面积17400㎡。王震井遗址纪念园展厅1066㎡,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王震井旧址、王震井红色陈列馆以及原的大生产场景。集中展示了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和城川革命历史的光辉历程。
             饮水思源不忘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
    饮其流者怀其源,在王震井纪念园,全体学员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封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王震将军指挥三边保卫战解放城川,保住了边区北大门,部队驻扎城川黑梁头时开凿了此井发展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王震将军,将这口井取名为“王震井”。陈列馆主要展示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城川革命斗争的历史事迹,教育党员干部铭记那段艰苦岁月,弘扬和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Part5

          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
    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总占地面积4.27万m2,主要建设内容为陈列馆、杨宝山旧居、纪念碑、景观廊道等。这里是以“忠诚”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基地,主要展示国际交通线和以杨宝山为代表的老一辈机要交通员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忠 诚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全体学员参观了此馆,馆内主要介绍杨宝山如何追寻光明从世代奴仆成为红军战士,后久经考验并成为国际交通员,先后3次赴乌兰巴托的传奇经历;杨宝山回家后潜伏及公开身份任职等事迹。

全体学员深刻感悟到不怕流血牺牲的国际联络员杨宝山始终坚守“活着烂在肚子里,死了带进棺材里”对党坚贞不渝的诺言。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先辈学习,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寓教于“景”,寓教于“行”,此次培训,通过瞻仰革命圣地,体验红色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学员用脚丈量艰辛崎岖的革命道路,用心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忠诚、担当、爱国的革命精神,使大家对党史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也增强了对鄂托克前旗“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深深感受到一个党员的责任、使命、荣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牢记职责使命,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爱岗敬业,勤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黄白茨矿的安全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
   “1”就是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中心,集中开展干部培训教育;“6”就是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 6 个现场教学点,即: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王震井纪念园、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滴哨沟战场纪念园 6 处红色培训教育基地。


    为使我旗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员自身素质,4月23日至24日,乌审旗社会组织跟党走暨“传承革命精神 践行时代精神”红色教育研学班的25名学员赴鄂托克前旗城川民族干部学院“1+6”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为期2天的红色教育活动。
                    滴哨沟战场纪念园
    滴哨沟战场纪念园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大沟湾村,占地面积45000㎡。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城川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物资输送的必经之地,是当时大沟湾地区唯一的陆路通道,也是城川与西乌审两大革命根据地的连接点,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在滴哨沟发生的战斗不计其数, 交战双方你来我往,党史中称为伊盟革命扯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