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旗情->经济

2023年

02月22日

17:35

来源:

【字体:

经济发展

2022年,在委、旗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紧紧围绕三区两地”“五个乌审等奋斗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预期目标,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490.7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3亿元、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9%和7.4%;综合实力位居全国西部百强县23位。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发展破题起势

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结构向优编制鄂尔多斯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实施方案,推动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向好,宝丰绿氢与煤化工耦合示范项目环评手续获批,苏里格天然气深度处理总厂、中石化风光融合绿氢、中天合创绿色降碳升级示范、中煤10万吨“液态阳光”等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工业产品产量突破1300万吨、增长4.39%。综合能源体系更加完善,白家海子煤矿取得采矿许可,陶忽图煤矿获得核准,煤炭产能达到43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160亿立方米。新能源产业初见雏形,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首个制氢项目落地建设,新能源装机达到4.65万千瓦、增长47.6%。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引进高层次及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3支、“高精尖缺”人才209名,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2家。“五个大起底”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卓正煤化工等6个停产停建项目全面盘活,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5768亩,盘活财政沉淀资金5649万元,99个待批补批项目全部销号。

在提质增效中稳步发展坚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82.3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5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89%以上,粮食产量突破5亿斤。完成旗级农业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稳步发展鄂尔多斯细毛羊、肉牛、生猪“三大”主导产业,推广鄂尔多斯细毛羊高效繁殖技术7.5万只,建成安格斯纯种繁育基地,培育存栏50头以上肉牛示范户245户、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15家。积极落实奶业振兴计划,培育更新良种奶牛3800头、改良奶牛1400头,奶产量达到1200吨以上。在河北省廊坊市成功举办首届乌审黑牛雪花牛肉品鉴推介会,并与中国畜牧业协会签订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4个农畜产品纳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金融扶持乡村产业振兴贴息贷款1.03亿元,实施产业振兴项目48个。黄陶勒盖嘎查入选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无定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服务业在逆势逆境中恢复发展成功引进蓝洋林顿、蒙发集团等4家企业,引进文旅资金达1.58亿元。勇泰朗景酒店一期、万博文化主题酒店等项目有序推进,无定河红色旅游景点被自治区纳入十大精品旅游路线。旅游消费市场持续改善,成功举办第十五届鄂尔多斯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内蒙古首届乌审走马竞技大赛。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7亿元。商贸服务业持续发展,新建基层电商服务站点33个,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3521万元。全年铁路和公路货运总量预计突破3000万吨和1300万吨,增长38%32.87%。家政服务、外卖快递、二手车交易和汽车租赁等服务业态快速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强化,美丽和发展日趋共赢

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京津风沙源、无定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河套人”考古遗址公园绿化等工程有序推进,成功承办全市林长制工作推进现场观摩会,全年完成林草生态建设43万亩,建成巴音淖尔至巴汗淖生态补水工程,首个固碳增汇试点项目在无定河林场落地,被列为自治区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试点旗,入选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扎实有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加固纳林河防洪渠下游现状堤防36公里,完成巴图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和九座小型水库维修养护。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完成巴汗淖尔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年内新增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节能降耗任务有效落实。重点用能企业、高耗能行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对13能耗总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项目,安装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优化调整《能耗预算方案》,积极推进中天合创绿色升级等具有降耗作用的项目落地实施,全旗能耗任务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完成中天合创、中煤远兴、博大实地、中煤鄂能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实施高盐水晾晒池存水减量化工程,蒙大新能源、金诚泰、博大实地减量达到50%持续开展水环境监测无定河国家断面水质监测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优于国家要求的三类标准全年实施污染防治任务152项,空气优良率超过90%,无定河流域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

企纾困政策有效落实。全面落实国家税费支持等相关政策,减免税费共计24亿完成电力多边交易3.49亿千瓦时,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0.64亿元下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3个百分点,降低、取消、放开涉企收费10项。住房公积金、新生入学等150项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1149项政务事项实现“综合一窗”受理,237项民生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公平竞争环境更加优化。聚焦审批流程“精简瘦身” 上门服务“提速去堵”,建立县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化解土地、融资、前期手续等方面问题,全年累计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743.46万元组建企业投资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并联审批,180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手续办理“最多100天”。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建立,通用机场项目基本建成,S317线陶利至昂素段一级公路(二期)工程建成投运省道215线通史至海则畔(蒙陕界)段公路加快建设,柴登至图克一级公路获批,新建改建农村牧区公路287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成天然气管线260公里,城镇管网374公里、污水垃圾处理厂3座,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全力推进“蜘蛛网”整治工作和农村牧区通信网络覆盖项目,新建通信基站64座。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实施教育基建项目17项,教育基础设施大幅完善,乌审中学、嘎鲁图学校二期、第一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第五小学等一批新建、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顺利通过自治区“双普”验收。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开引进招聘教师155名,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39399人次。启动便民核酸采样点55个,构建“15分钟便民核酸采样圈”,圆满完成呼市1038名大学生承接转运任务。人民医院“二甲”创建进入评估验收阶段,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开工建设。

宜居宜业环境更加优化完成锡尼东街、巴音路等4条市政道路建设,改造老旧小区7个、地下管网182公里,完成绿地改造13.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市第二。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余个、新能源充电桩170个、小区公用充电棚26个,规范设置便民夜市、摊位9处。呼热胡社区荣获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无定河村上榜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全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达3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3农牧民转移就业35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072.7万元城乡低保标准较上年提高7.1%和8.3%,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标准较上年提高6.3%和7.1%;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890人次,发放救助金435.14万元;全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2.26万元,惠及588人4499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平安乌审”建设深入推进,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过去的一年,全旗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做大经济总量的需求日益紧迫,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开采,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制约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二是对标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尚未完全补齐,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比较用水、用地、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还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高端人才短缺,部分领域改革滞后,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不高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对外开放等方面亟待更大突破,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理仍需久久为功。三是着眼新发展格局。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失衡二产独大、一三产占比低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尚未真正筑牢,创新驱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财政杠杆撬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用较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任务艰巨对此,需要我们在发展和改革中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