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2019年

06月04日

08:10

来源:

【字体:

加强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

 

  无定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 王悦峰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我们今天的访谈活动。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主题是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全市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乡镇是如何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呢?我们今天邀请到了无定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王悦峰。王书记,您好。 

  王悦峰:主持人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书记,请您给广大网民朋友们介绍一下无定河镇基本情况。 

  王悦峰:好的,主持人、各位网友,无定河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因无定河穿境而过得名,辖区总面积1353.4平方千米,下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142个农牧业社。无定河镇现有总户数1322836542人,常住户746120460人,预计劳力人数14000人左右,其中60周岁以上,河南片区3322人,纳林河片区2500人,共5822人占常住人口劳力的41.6%。全镇共有党员996人,女党员187人,少数民族党员6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74人。40岁以下229人,占党员总数23%4150150人,占党员总数15%51-60213人,占党员总数21.4%61-70192人,占党员总数19.3%71-80141人,占党员总数14.2%819065人,占党员总数6.5%91岁以上6人,占党员总数0.6% 

  主持人:王书记,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无定河镇基层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王悦峰:好的,主持人、各位网友,无定河镇基层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党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全镇60岁以上党员占40.6%,年轻党员外出务工者居多,导致农村党小组出现“老龄化”“空壳化”现象,部分党员文化程度低,知识接受能力有限,自身能力低,既不能带领群众致富,也不能带头致富,党员参加党日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外出就业偏多,导致基层党员后备力量不足。 

  针对这个问题,我镇采取的办法是探索开展党员分类分层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同时,对年轻党员开展致富技能培训,对年老且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组织开展重述无定河镇光辉历史的活动,对老党员的回忆进行整理,编写老党员口述历史的相关书籍,引导老党员发挥余热,为今后无定河镇历史研究提供依据。 

  主持人:王书记,请您给广大网民朋友们介绍一下无定河镇2019年是如何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 

  王悦峰:好的,主持人、各位网友,无定河镇2019年主要通过六个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一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与理论学习,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新媒体,重点强化党员对党的认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乡村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等,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四个意识”。 

  二是,稳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基层党组织的话语权。通过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盘活村里的土地、林地资源和公共资产发展村集体企业和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来源。整合毗邻村的涉农资金、项目、技术和政策,开展经营管理,兴办村集体企业或合作社,以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内计划建设大石砭粮油加工厂、庙滩村综合农贸市场、堵嘎尔湾村冷链物流、王窑湾村育苗中心扩建项目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力争9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万元。 

  三是,全面推行“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组建产业党支部,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组建一支农牧民农机、农技服务队伍,培训一批职业农牧民。 

  四是突出党建引领,聚力乡风文明建设。落实《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固定日制度,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网格化精细管理,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开展村、社、户三级评比公示,表彰奖励一批美丽庭院,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引导党员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借助“无定河婆姨”品牌创建活动,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带动家庭成员主动清理室内外卫生,争做拴整人家。 

  五是持续深化“五好三提升”创建。组织开展“两委”换届回头看,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启动建设河园社区活动阵地,提升改造9个村标准化规范化活动阵地。同时,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认真落实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制度注重发展45周岁以下、懂三农的先进青年入党,重点鼓励农村牧区有想法的合作社带头人入党。 

  六是深化“党建领航·绿色崛起”品牌创建,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党建+”等系列活动,推动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生动实践。重点打造一批品牌党建活动先进支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精心筹备好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充分挖掘镇域红色革命和党性教育资源,加快推进萨拉乌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展示独特的无定河流域红色革命印记。 

  主持人:无定河镇2019年的乡村振兴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王悦峰:无定河镇2019年乡村振兴主要围绕打造精品示范村构建“一带一园一区”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农牧业种养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3个方面进行。 

  一是重点打造王窑湾村、无定河村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构建“一带一园一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带”即围绕无定河村打造生态休闲产业带;“一园”即围绕王窑湾村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区”即在纳林河流域打造镇区和工业园区的后勤保障服务区。 

  生态休闲产业带:在无定河村集中打造漠中稻田园、沙地葡萄园、河谷水产园、乡果主题园、七彩花卉园、生态养殖园、红色文化园、返乡创业园8个主题园,将无定河村打造成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村。年内,新增水产养殖项目265亩,玫瑰种植项目1000亩,在现有4000亩苹果基地基础上酌情扩大种植面积,引进3000只欧洲雁,开展火龙果试种项目,有机葡萄种植项目达到400亩,争取建设葡萄酒庄1处,初步实现有机葡萄深加工。发展林下养殖项目,散养土鸡3万只,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00亩,进一步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以无定河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引领,辐射带动巴图湾村、水清湾村两村,依托无定河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有机大米种植,逐步形成生态休闲产业带,打造全旗生态优先发展的典范。 

  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王窑湾村精品示范村为龙头,在红进滩村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区,发展冷链物流,主要进行西瓜、土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交易。在王窑湾村建设新技术、新设备、新设施集中展示区,发展高科技育苗、职业农民培训、经纪人培训、蔬菜示范种植等项目,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驱动力。进一步整合资源,在王窑湾村和红进滩村组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联合体,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年内,王窑湾村四种类型育苗棚占地面积达到16.7亩,年育苗能力达到5000万株,建成红进滩村冷链物流项目,仓储能力超过1000立方米,融合发展区内的5家宾馆、26家饭店、20家农资门市、25家超市、43家汽运物流公司持续增收。同时,辐射带动大石砭村和萨拉乌苏村发展露天西瓜、土豆等畅销农产品种植,形成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区。在河南村、小石砭村、巴图湾村发展玉米种植,形成玉米现代化规模化种植区。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吸引周边客商北上,将河南地区打造成为占地20万亩的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旗产供销融合发展的典范。 

  镇区和工业园区的后勤保障服务区:探索在毛布拉格村、排子湾村、水清湾村、无定河村、巴图湾村5个村实行“三权分置”,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引导农牧民成立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加强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逐步实现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以堵嘎尔湾村为引领,在现有2万亩有机玉米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发展标准化玉米生产、蔬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肉菜蛋奶等农副产品,为镇区和工业园区提供绿色保障。发展壮大庙滩村、包日陶勒盖村三产服务业,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提供服务保障,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是加快农牧业种养结构调整步伐。全镇安排400万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是冬暖式蔬菜大棚,在现代农业和高品质农业上先行先试、做出成效,实施高标准农田1.8万亩,争取节水灌溉项目10600亩。实行温室大棚富民工程,新建温室大棚500栋,重点发展壮大王窑湾村、堵嘎尔湾村蔬菜产业,辐射带动其他村庄稳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行宜种宜养的经营模式,调整优化粮经饲种植比例,稳步扩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坚持走“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种养结合”的路子,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年内扶持发展基础母牛存栏30头以上优质肉牛养殖大户5户,年出栏300口以上绿色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2户,舍饲300只以上养羊大户10户,扶持现有养殖大户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深化包联驻村和“百企帮百村”行动,力争9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万元。以无定河有机大米、巴图湾水产品等品牌为抓手,推动河南西瓜、马铃薯等农副产品进行有机认证,在全市率先实施“三品一标”认证整镇推进工作,年内,申请西瓜、玉米等5个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不断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全面开展以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繁荣为主题的培训教育,实现以道德教育、科技培训、乡村文化、法律法规进村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常态化教育培训。以王窑湾村职业农牧民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与农牧业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无定河农牧业专家服务团队,挂牌成立实验、实训基地,开展农牧业科技培训和服务,全面提高农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年内,培训农牧民不少于200人次,每村至少培养2名土专家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主持人:谢谢王书记的介绍。也非常感谢王书记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访谈活动!感谢广大网民朋友的热心参与和支持。本期访谈结束,希望各位继续关注乌审发展动态。 

  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