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股室:
现将《乌审旗审计局2020年度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乌审旗审计局
2020年4月8日
乌审旗审计局2020年度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计划
为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审计机关数字化建设,根据上级审计机关要求,现结合实际,制定乌审旗审计局2020年审计信息化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
2020年审计信息化工作要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建设速度,深化运用广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审计成效。配合上级审计机关推开“金审工程”三期,深化金审工程建设成果应用,构建审计数据系统,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奠定技术基础。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审计电子数据的归集、综合分析和运用,加快实现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派遣有基础的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强化计算机审计人才力量。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系统维护管理,加强审计数据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保障能力。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
接轨“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自治区审计厅已经开发的信息资源成果,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各个系统的整合,推进数据的共享共用。
(二)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
1.继续提高现场审计实施数字化水平。坚持发挥AO的现场实施功能和项目管理功能,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探索审计全过程数字化。在进一步完善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行业专版建设和推广部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AO在相应行业审计项目实施中的应用。加大对AO数据分析功能的应用力度,促进审计目标审细、审实、审到位,有效提升审计取证的质量与水平。
2.深化重点行业数据分析平台应用。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执行、非税收入系统等重点行业的审计数据分析平台,积极推进平台深化应用。
3.积极开展信息系统专项审计。在开展结合式信息系统审计的同时,逐步开展专项信息系统审计。要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功能的有效性、系统建设的经济性等,关注信息系统缺陷导致的信息系统安全及经济安全等风险。
(三)积极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
以贯彻落实审计系统内部数据共享为依托,推进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积极构建“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
1.认真抓好审计数据采集、整理、汇集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按照自治区审计厅工作要求,配合采集本地区2018至2019年财政部门数据以及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重点部门业务数据,按时报送市审计局。二是逐步推进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在新积累审计数据资源的同时做好对以前年度的存量数据归集管理工作。
2.加大对全旗各部门的计算机审计应用力度,全面提高审计覆盖面,同时做好大数据审计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各股室要加强领导、统筹力量,编制好重点项目的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有效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审计项目中的运用,并及时沟通反馈、总结提炼,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经验和技术方法。
3.建立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建立审计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制定审计数据采集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数据采集责任单位、不同部门单位有关数据采集的方式和途径、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共享使用权限和审批程序等,规范审计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共享使用行为。建立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审计人员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建立大数据审计激励机制。
(四)加强审计管理数字化应用,着力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1.建立并完善审计对象管理数据库。根据金审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探索建立获取准确、及时、完备对象管理库数据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完整的审计监督对象信息,全面掌握审计对象的情况和最新动态。探索运用数字化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审计,提高领导决策和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效率。
2.加强审计视频会商系统应用管理。充分发挥视频会商系统在远程会议、远程培训、项目指挥决策和组织调度中的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改进工作作风提供支撑。
3.继续加强网站管理与应用。要提高网站信息更新频率,尤其要及时更新业务指导、互动交流和信息宣传等栏目的信息。加强网站内容发布的审核,要指定专人编辑、审核、发布内容,确保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正确发布。
4.提高全市审计机关数字化水平。根据自治区审计厅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关于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内审计字〔2015〕80号),认真组织开展数字化建设和自我评价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应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加大投入、夯实基础、重在应用。
(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及网络设备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
1.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综合安全防护体系。各股室要继续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切实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网络信息安全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切实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切实提高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要以审计信息系统持续稳定运行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运维工作。切实做好机房、网络、网站、OA等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确保各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持续安全运行,修订并完善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关键业务数据的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数据不丢失、不泄露、不被篡改。认真做好OA数据异地备份系统的运维管理与演练,完善异地备份策略,实现全市OA数据安全。
3.完善运维外包服务组织模式。完善金审工程本地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服务保障的覆盖面,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信息化发展新需求。对聘用的第三方技术人员,要加强管理,签订保密协议,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1. 抓好组织建设。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专职机构建设,成立计算机信息中心,分管领导抓管、专人负责工作,不断充实提高技术运用能力,根据审计信息化工作实际需要,强化工作保障。
2. 抓好经费使用。把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安排,加强经费使用管理,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资产更新提供物质保障。
3. 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探索审计信息化的集约化建设途径和运行模式。
(二)加大培训力度,强化队伍建设。
1. 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审计队伍信息化素质建设。根据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组织和参加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和市局的各类培训班。一是推荐计算机审计骨干参加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组织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二是组织开展计算机案例专项培训;三是通过网络课件,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审计技术培训。
2. 各股室要结合实际,做好审计人员的培训需求,重视对大数据审计业务需求的研究和探讨。局领导要带头参加计算机审计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指挥领导能力,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审计应用系统,综合管理部门人员应当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适应数字化审计机关工作环境。
(三)强化廉政建设。
要切实增强廉政意识,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项目要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办理,做到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