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

03月01日

08:56

来源: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

 乌审旗第十四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文件㈠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221日在乌审旗第十

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乌审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旗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2005年,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旗人民政府与几大班子和衷共济,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开发、萨拉乌苏草原文化传承、区域城镇体系构建四个战略重点,自加压力,奋起直追,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重要突破。

-1-

㈠高层次规划建设,“四大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5亿元,较上年增长49.9%,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其中一产增加值达到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二产增加值达到19.2亿元,较上年增长76.8%;三产增加值达到5.3亿元,较上年增长23.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245422调整为1765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3亿元,较上年增长96.7%。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旗一举跻身西部百强县、市,列第90位,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狠抓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能源重化工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新进展。勘探发现品质优良、预计储量达300亿吨的乌审煤田,取得606平方公里探矿权。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煤、气开发项目迅速聚集,多元产业竞相发展。确定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140.1亿元,已开工25个,累计完成投资42.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5.3亿元。伊高化学1万吨二甲醚、伊威化工氩钠、大地能源10万吨焦油技改等13个项目投产,亿达能源甲醇汽柴油项目即将投产,调峰电厂调试成功,博源100万吨甲醇、星星能源20万吨天然气液化等续建项目快速推进。同时,又签订11个煤化工项目。全旗工业高速高效运行,实现工业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85.4%

第二,继续加大增草增畜力度,绿色农畜产品开发初见成效。

-2-

坚持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大力扶持养殖小区建设,主攻农区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新建养殖小区100处,其中重点养殖小区36处,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72.9万头只,同比增长24.9%。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52万亩,其中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水地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42.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1%,为养而种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引进农畜产品加工项目10个,其中恒源6万吨浓缩饲料、马头琴乳业乳品加工、浩海羊绒毛加工、四季青肉联加工、兴益食品公司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新组建各类养殖协会35个,累计达到51个。建成苏力德、嘎鲁图、乌兰陶勒盖3处活畜交易中心和图克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深入挖掘草原民族文化底蕴,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取得新突破。围绕我旗特有的历史、宗教、民族和生态文化四条主线,突出绿色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主题,着力在重点景区景点提档升级上做文章。引1.84亿元,通过委托经营方式对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巴图湾水库、成吉思汗九足白徽进行综合开发;启动巴图湾景区改扩建工程;《乌审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和《萨拉乌苏旅游区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付诸实施,《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保护规划》通过自治区论证,进入国家论证阶段。全年接待游客1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00万元。

第四,城镇建设改造强力推进,市政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鲁图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300多万元,修建改造街道13条、21.5万平方米,硬化居民区近1万平方米;绿化萨拉乌苏公园、城区生态园和“四小园区”28万平方米;实施4条主街、5公里排污管道铺设及配套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启动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房屋拆迁2.8万平方米。其它重点镇多渠道筹资,加强道路、绿化、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装扮标志性主街道,镇容镇貌整治取得新成效。强化用地调控,以协议和招、拍、挂等形式出让经营性用地56宗、3.6万平方米,为工业项目供地21宗、630公顷。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嘎鲁图镇新区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和萨拉乌苏公园、城区生态园修建性详规编制,镇区详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㈡强化财源建设,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大力培植税源,强化征管措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累计实现307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3%,同比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680万元,同比增长58%;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1100万元,同比增长70%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时兑现生态建设补助、粮食直补、养殖小区建设补贴等惠农政策;坚持走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的路子,转移农牧民5110人;多渠道支持农牧民加快增草增畜进程,壮大增收主业,人均纯收入实现4783元,同比增长15.8%。积极兑现增资政策,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055元,同比增长15.8%

㈢扎实推进“六网”建设,硬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飞播造林20.13万亩、水土保持重点治理18.62平方公里。交通建设完成大牛地至纳林河运煤专线选线工作,兰靖一级公路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立项批准,东乌铁路至乌审召工业园区运输支线及货站建设与呼铁局达成协议。电力建设完成县城电网改造第一批工程,第二批工程获批复;苏里格燃气电厂至嘎鲁图镇双回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图克至神华煤液化水源地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气网建设取得新进展,苏里格气田开发全面启动,大牛地气田产能突破10亿立方米,又争取到3亿立方米用气指标,累计达到11亿立方米;建成长庆苏力德天然气处理厂至调峰电厂输气管线。水利建设完成天然气调峰电厂供水工程;建设人畜饮水和抗旱水源工程45处,新增机电井410眼、水浇地3.3万亩、节水灌溉4万亩。

㈣加大体制创新与资金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坚持把文化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来抓,深入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年”活动。成立旨在挖掘、整合、传承、开发草原民族文化的民间文化组织——萨拉乌苏草原文化促进会;多形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首届萨拉乌苏文化节,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蓬勃兴起。大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投资近900万元,新建和维修校舍11240平方米;启动实施“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教室”项目;积极组织开展资助特困生活动,全旗适龄儿少入学率小学为100%,初中达到96.9%。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基层卫生院“县办县管”,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参加农牧民达到5万人,参合率达75.3%。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将原有13个苏木乡镇调整为6个,撤并比例达54%,苏木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分别精简18%31.7%。着力推进“平安乌审”创建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依法治旗进程不断加快,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人事劳动、计划生育、民政残联、审计监察、金融保险、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十五”,这一时期成为全旗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增长质量最好、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2%;财政收入是2000年的4.7倍,年均增长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00年增加4222元,年均增加84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2000年增加2142元,年均增加428元。特别是近两年来,先后投入财政性支农资金近1.5亿元,城镇建设资金1亿多元,用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民用天然气等财政补贴资金1730万元,兑现增资政策人均月增加400元,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到了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得益于旗委的正确领导和旗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地、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更得益于各企业和全旗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全旗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关心和支持乌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支撑能力不强;二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转移就业渠道不宽,农牧民增收缺乏长效稳定机制支撑;三是基础设施薄弱,硬环境承载吸纳能力远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仍然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五是政府及其部门运转不够规范,规划意识不强,执行效率不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科学施政能力亟待提高;六是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社会矛盾呈上升势头。对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理性分析,沉着应对,在加快发展中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责任与压力同在,让我们满怀豪情地跨入“十一五”,掀开新的一页,迎接新的挑战,同心同德,共谋发展,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新篇章。

二、“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我旗发挥优势,快速起步,由农牧业大旗向工业强旗转变,实现大提速、快发展、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我们具有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一是“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顺应科学发展观,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产业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我旗相当于科威特1.23倍能源储量的煤、气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开发潜力;三是国家、自治区鼓励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及我市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政策导向,使我旗煤、气与水共生的资源优势更加明显;四是我旗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利于我们按照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的要求,全面规划建设新型产业,整体构筑竞争优势;加之,多年蓄势形成的产业积聚和民智汇集效应正在持续、有力释放,奠定了我们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后发赶超的坚实基础。“十一五”我旗总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四个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1万元。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高水平谋划,超常规运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争先,就一定能够全面实现上述奋斗目标。

㈠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原则,大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牢牢把握国家提升能源战略地位,鼓励重化工产业发展,实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发展,以建设自治区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战略重点,加快煤、气、水等优势资源向经济优势转换,强力推动“四大产业”高层次跨越。力争“十一五”末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实现整体位次前移,人均占有量进入自治区前列,挺进全国西部50强。

㈡坚持高效转化、循环发展原则,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工业重点发展以能源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通过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向相互链接、关联配套、循环发展的集群化方向发展;农牧业重点发展舍饲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立体农业,以精种精养和品牌化为方向,构建工厂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及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体系;服务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着力向现代经营方向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以产业先进性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㈢坚持生态立旗、文明发展原则,进一步增强环境竞争优势。牢固确立以保护生存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伦理和生态文明意识,依托生态建设项目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围封禁牧为重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草原,到2010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工业,全面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建立环保第一审批权机制,培育一批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产业,打造生态园林式工业园,进一步凸显我旗环境竞争优势。

㈣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原则,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通过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实施项目扶持等措施,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大力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生态农牧业,建立健全农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农牧业比较效益。加快发展农村牧区社会各项事业,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改善村容镇貌,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强化农牧民就业培训,多渠道转移农牧区人口,到“十一五”末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㈤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率先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积极构筑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加强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开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提升地区知名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民族文化大旗。全面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扩大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积极发展慈善救济事业,改善弱势群体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㈥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发展原则,努力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效行政服务体系。 大力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规范审批,简政放权,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履行职责,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监督,科学民主决策,建立绿色通道,创优服务环境。把提升硬环境承载力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主攻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六网”,力争“十一五”末基本实现省县级公路和园区货运通道高等级化,境内支线铁路与干线铁路顺畅对接,为产业链接、城镇联结提供高效运输通道,把我旗建成蒙陕宁区域经济的重要物流枢纽之一;规划实施毛乌素沙地地表水综合利用工程,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千方百计提高供水能力,满足工业用水需求;加快建设电源点和连接重点园区的输变电线路,形成安全充足的电力网架结构;大力争取和落实用气指标,建设连接主要产气区和工业区的输气管道,充分保障工业基地及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气,全面构筑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全面把握和妥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怀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政府。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落实“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规划,集中发展,强力推进“四大产业”高速高效运行,加快构建能源重化工基地,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大的跨越,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5%,达到45亿元;财政收入增长46.2 %,达到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000元和5500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年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㈠以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为龙头,推进资源高效转化,在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上谋求重大突破。

配套开发煤、气、水优势资源,科学定位,合理布局,集中发展,高效转化,推进优势产业迅速聚集。

一是高水平规划建设园区,推进工业集中发展。按照“三化互动水支撑”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产业和区位条件,以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为平台,沿蒙陕边界自东北向西南建设“一区三基地”沿边工业带,促进项目入园进区。乌审召生态化工基地要抓好以中央大道和环园公路为主的通道建设,以园林绿化和市容整治为主的人居环境改造,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主的产业聚集,建设资源高效转化的循环工业示范区,以高水平、大气魄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迎接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的召开。苏里格经济开发区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水、气等输配管网建设,在继续探索新材料工业发展途径的同时,积极发展农畜林沙产品加工和其它以清洁生产为前提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与嘎鲁图镇共同打造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纳林河新能源化工基地要以企业为主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完成园区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三通一平”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有12个重化工项目跟进建设,加快产业聚集。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建设管理机制,明确企业、苏木镇政府、园区管委会三方的职能职责,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切实加快规划建设步伐,使园区焕发出招商、聚商、安商、富商的勃勃生机。

二是高层次定位产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农畜林沙加工业,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按照大基地、大产业、大集团的思路,开工建设1300万吨以上煤矿,做好3座煤矿开采的前期准备工作。全力配合中石油、中石化加快苏里格气田和大牛地气田开发。积极承接国内外高水平能源重化工项目,发展煤制甲醇、煤焦化、天然气制甲醇、天然气液化及甲醇向烯烃、PVC、新能源转化的能源重化工项目,使新能源和重化工产业成为全旗的工业支柱和经济支撑。年内新增甲醇生产能力1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30万千瓦、天然气产能10亿立方米、高清洁燃油50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49.1%

三是高效率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抓发展的力度进一步转移到抓项目的落实上来。年内确保博源100万吨甲醇、苏里格2×150MW天然气发电、星星能源20万吨天然气液化等重点项目投产见效。力促中化公司35万吨聚丙烯,天津荣程100万吨气焦、20万吨甲醇,苏天化35万吨甲醇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承接大好来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紧盯国内500强企业,再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关联度高、循环式发展、带动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实现引进旗外资金2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的目标。

四是高起点保护环境,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在自治区乃至中国西部率先启动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在工业化初期即设立污染预控机制,使这一项建设绿色乌审的基础性、标志性工程成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环境名片的重要推动力。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在煤炭采掘和化工生产等重点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着力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㈡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绿色农畜产品开发上取得新进展。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总体要求,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力改善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加快增草增畜进程,年内种植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各16万亩,人工优质牧草种植保存面积达到18万亩。以乌审细毛羊和优质肉牛、肉羊养殖为主攻方向,兼顾发展奶牛和生猪养殖,年内新建养殖小区100处,其中高标准现代化养殖小区25处,牧业年度牲畜总数达到194万头只。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土地及草牧场流转办法,严格控制外埠低端劳动力流入我旗,通过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土地、草牧场集中流转,人口集中转移,实现农牧业生产资料的集中掌握,大力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整体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加大对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年内力争玉米酒精项目、兴益食品公司肉类深加工项目二期工程、四季青公司肉联加工项目二期工程建成投产,恒源公司6万吨浓缩饲料生产项目达产达效,争取培育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黄陶勒盖养猪协会和嘎鲁图羊毛产业协会模式,新建嘎鲁图、无定河肉牛养殖协会和乌审召、图克林沙产业协会,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快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中心交易市场硬件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集散和引导功能。深入实施品牌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战略,重点培育“皇香”、萨拉乌苏肉类品牌和乌审细羊毛品牌,制定产地地方标准,并争取认证为自治区知名品牌,同时将“皇香”牌猪肉培育为自治区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

三是着力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全面启动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使40%以上的农牧户拥有一名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的科技明白人。认真组织实施“牲畜种子”工程,加强细毛羊、肉牛和肉羊改良,突出抓好牧区毛肉双向高产型细毛羊培育,新建25处肉羊配种站、15处细毛羊配种站,调购优质肉羊和细毛羊种公羊各100只,完成牛冷配2万头。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牲畜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不出现大的疫情。加大饲草料转化利用力度,引进和推广多功能揉切机100台套、大中型农机具10台套,加强农机流动服务队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四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模式,年内规划建设23处示范点。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和引导,提升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大局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农村牧区环境面貌。加强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新打机电井600眼,新增水浇地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7万亩,新增以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新建饮水安全工程40处,组织实施好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强化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完成农村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4500人。

㈢以挖掘人文资源为着力点,开发大文化产业,深入创建民族文化大旗。

挖掘文化底蕴,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精品,整体提升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竞争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高水平筹办萨拉乌苏古人类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天然气节、成吉思汗九足白徽800年大祭暨首届农牧民运动会等节庆活动;全面启动“萨拉乌苏”遗址保护工程,做好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认真开展全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争取“鄂尔多斯民间歌舞之乡”、“敖包祭祀之乡”通过国家评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建设,健全旗、乡、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建设社区和嘎查村文化为重点,培育“文化独贵龙”。精心盘点文化资源,扩大对外宣传,年内在嘎鲁图镇、乌审召镇各建1处集革命历史、地域文化、发展成就展览于一体的陈列室,使30%的苏木镇建成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成立内蒙古西部民间艺术协会,全面整理民间祭祀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祭祀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等草原文化丛书。加强乌兰牧骑管理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继续创作、包装和完善民族风情歌舞精品。

深入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抓好旅游景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合理有效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加大自治区级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加快开发萨拉乌苏旅游区、成吉思汗九足白徽游牧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力争在红色旅游、会展、农(牧)家乐、农业生态、现代工业等旅游项目上有所突破。强化与蒙陕宁毗邻地区间的合作,对接旅游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开展旅游服务行业评星晋级活动,鼓励企业上档次、创品牌,重点扶持发展1-2家旅行社,增强旅游市场活力。全年接待游客达到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00万元。

㈣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提质扩容,加快构建经济型生态园林文化城市。

加强工业园区和重点城镇建设,拉大城镇框架,完善服务功能,坚持唯一性、民族性,塑造城镇特色,增强产业发展和要素积聚能力,促进社会发展和人口就业。

一是提升规划水平。坚持工业园区与生活区分区规划的原则,融精品特色意识和生态文化理念于一体,聘请具有较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编制嘎鲁图镇行政服务中心区修建性详规,全面完成撤乡并镇后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加大详规和专项规划编制力度,使苏木镇和工业园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全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科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严格规范建设规划审批程序,坚决杜绝乱批乱建行为。

二是强化服务功能。继续按照“两手抓、三步走”战略和“草原上的城市、城市中有草原”的定位,以环境优美、清新靓丽、特色鲜明、具有现代化气息为目标,拉大中心城镇框架,开通六马路、西环路,引入人工水系,高标准建设1个生态园林式的行政服务中心区。加快推进旧城拆迁改造工程进度,新建1处集人文纪念、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扎实推进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运行排污系统,疏通5条排水干渠,新建

-18-

1处城镇水源地和两座1000吨清水池,搞好集中供热续建工程和用户入网工作,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和环境集中治理力度,使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抓好重点镇和工业园区“五通一平”及公园、广场、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聚集创造条件。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市场化运作城镇资源,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依法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规范二级市场秩序。成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完成土地收储3000亩。坚持“重心下移,管理集中,综合执法”的原则,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加快推进城镇管理高效化,创建良好的城镇秩序和整洁的城镇环境。积极探索园林环卫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天然气公司转制工作。

㈤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强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节推动作用。

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财源基础,加强财税征管,确保完成财政税收任务。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调动苏木镇和部门聚财、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试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部门预算改革,深化非税收入改革,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开支,保障重点支出,扶持文化、教育、卫生、市政公益事业建设,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加大审计监督。抓好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扩大融资渠道,确保二级财政的壮大发展,实现保值增值。建立中小企业和产业化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建设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农牧民,改善金融环境,活跃金融市场; 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信用联社及地方银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争取在我旗“四大产业”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赢得更大的资本支持,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㈥以“六网”建设为主攻点,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档次,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2006年确定为“环境建设年”,在搞好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倡导文明乡风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六网”建设。把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本,实施好在建生态项目,争取启动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围封100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人工造林22万亩;进一步转变生态建设重点,突出抓好生态园区、城市绿地、景区绿化、环城林带和绿色通道建设,提高营林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启动210国道兰家梁段至嘎鲁图高等级公路建设,实施嘎鲁图至通史一级公路、大牛地至纳林河二级公路、纳林河至巴图湾三级油路建设,大力争取专项资金建设通村等级公路;抓好乌审召生态化工基地铁路支线及大型货站与东乌铁路的跟进建设。围绕园区建好电网,实施乌兰陶勒盖、沙尔利格及河南大石砭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和呼吉尔特35千伏变电站建设,全面完成二批城网改造工程;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布日都500千伏变电站至乌审召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争取“十一五”国家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和无定河110伏变电站至纳林河新能源化工基地110千伏输电工程立项建设。完善气网布局规划,依托实力企业建设大牛地气田至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和长庆苏力德天然气处理厂至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两条输气管道。统筹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启动毛乌素沙地地表水综合利用工程,完成团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淤地坝项目建设,争取世行三期贷款、生态修复、小河水土保持淤地坝等项目批复实施。加快宽带信息网等现代新型网络设施入镇入园,启动实施电子政务和广播电视信息扶贫工程。

㈦以建设和谐乌审为着眼点,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实施人才强旗战略,抓好高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逐步构建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加快科学技术创新,集中在农牧业生产和能源重化工等领域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旗。

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公开选拔竞聘学校校长,实行校长负责制,确立学校自主办学的主体地位;重奖优秀校长和教师,建好园丁小区并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入住,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撤乡并镇后的城镇布局,按照“先建后撤、撤建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新建、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在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政府和企业联合投入的办法,送出去委托培养,拓宽职业教育办学途径,为我旗主导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化工、煤炭、电力、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技能人才,同时实施好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用人才、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四个培训工程”。进一步完善全旗全民健身领导机构,增加体育人口的数量。努力做好体育场馆的前期设计工作。

在公办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以用人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体制改革,促进人才合理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大病统筹报销支付比例,建设无定河、图克、乌审召、河南4所标准化中心卫生院,切实解决农牧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制度,强化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搞活用人机制。深入创建“平安乌审”,扎实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加强道路运输、危化品生产储运、煤矿生产、人员密集场所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整顿和规范建筑、文化、食品、药品、农资和土地市场秩序,创建文明、有序、和谐的发展环境。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组织实施好嘎查村撤并和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良好发展氛围。高度重视老年工作,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保、优抚、遗补标准,做好贫困户的帮扶救助工作,妥善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全旗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㈧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现代新型服务政府。

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环境建设年”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和谐稳定发展原则,提高决策水平和服务效率,增强政府及其部门抓大事、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全面改善地区发展环境。

一要转变职能,高效服务。强化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主要依靠指令性指标分解任务的做法,致力于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等,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条件。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完善考核、认定和评价办法,引导各级行政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3-

二要依法行政,正确履职。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的现象。强化有位无为问责制,对行政不作为行为严格追究责任。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充分发挥政协和工商联、无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民主决策,“阳光”作业。创新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制度、法律审查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扩大政府决策及实施的社会基础。把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作为施政的基本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点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和公开招投标制、政府部门办事公开制度,进行“阳光” 作业,切实增强政务透明度。

四要民生为本,务实发展。始终把“为民谋利、致富百姓”作为为政之要,敢于触及矛盾,善于破解难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每年都能实实在在地办成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实事。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用到群众直接受益得实惠的事业上去,坚决反对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的奢靡之风,坚决不搞脱离实际、沽

-24-

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五要从严治政,清正廉明。坚持教育不松,制度不减,程序不少,监督不断,确保领导干部在思想、行动、素质等方面时刻体现先进性,践行先进性。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激励我们不懈奋进。让我们在旗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创业激情和时不我待的拼搏进取精神,扎实工作,奋力争先,努力开创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