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资本?为什么要撬动社会资本?如何撬动社会资本?社会学家帕特南给出了答案,他将“社会网络、信任、互惠”定义为社会资本的三要素。嘎鲁图镇基于社会资本的核心特质,秉持共享、共情、共生的理念,以需求撬动居民意识和自我效能感,以公共互动培植社会资本,通过打造嵌入式共享空间,拉近群众的“情感半径”,催生“情感共鸣”,共同构筑一个强认同、强连接、强归属的生活共同体。
“松弛感”拉满:共享生活空间营造多元互动场景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给心灵松松绑、减减压成为人们忙碌一天后的“小愿望”。如何实现这个“小愿望”是嘎鲁图镇近两年来服务人民群众的切入点,通过探索“将场景作为核心、空间作为载体、情感作为纽带”的服务路径,营造“慢空间”体验感,让人们沉浸在松弛的场景中为“自我充电”。
在实践摸索中,嘎鲁图镇结合小镇生活、空间、景观等元素,通过挖掘“金角银边”空间潜力,提供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引导居民群众参与自治管理,成功打造了一批嵌入式的“精而美、舒而新”生活化空间,让居民群众在街头巷尾处处能感受到“松弛感”,如在居住密集的小区提升改造了10个共享球场,在公共的闲置场地建设了9个户外共享休憩空间,为群众提供“慢生活”的多元互动场景,丰富居民群众的社会互动网络,为构建生活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获得感”倍增:共享经营空间构建赋能互惠场景
缺赚钱搭子吗?想Get新技能吗?快来共享经营空间吧!这一空间是集经济、生态、就业等多重属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景,旨在尝试将资源的传递、情感的体验以及生活的连接结合起来,提供培训、就业、增收全链条服务。嘎鲁图镇通过挖掘居民群众相同或相似需求,链接外部社会资源和整合群众自有资源,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共享经营平台,促进社群获得相应的物质帮助、能力发展以及精神慰藉。
如嘎鲁图镇搭建了“共富共享?共织”合伙工坊,采取“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的赋能发展模式,为无业妇女提供缝纫技巧培训,成功促进和吸纳100余人妇女就业;再如建设巴音柴达木村颗粒燃料加工厂,吸纳本地村民亲身参与经营过程,并提供就业岗位,探索形成了民生就业、生态循环、环境整治和新能源发展的复合型利益互惠机制。
在嘎鲁图类似的共享经营空间还有共富共享羊场、奶业联盟、共享菜园、博士工作站培育猴头菇等等,一系列富民惠民举措不仅让百姓有参与感、体验感和真实感,更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幸福感”爆棚:共享文化空间缔造情感延伸场景
厌倦了繁杂、枯燥、单调的生活,想丰富一下精神文化生活或者想结交几个趣缘知己,又或者渴望寻觅一处精神家园,那来共享文化空间就再合适不过了。共享文化空间的缔造不仅仅是物理形态的改造,更是文化功能的再造和文化价值的重塑。
嘎鲁图镇以在每个5分钟便民服务圈中设置1个邻里中心为目标,通过升级改造党群服务站,打造了一批精巧嵌入式共享文化空间,包括共享图书角、睦邻会客厅、邻里中心、共享自习室等等,为居民缔结一个温情、友爱、联系紧密且守望相助的社群共享文化空间,在其中,“我们能够舒适畅谈且互相依靠对方”,将“家的感觉”延伸到邻里、小区、社区。
同时,常态化地面向居民开展日常文化共享活动,试图用“活动”拨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神经,使得居民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在行为上形成共享、互助和参与的习惯。嘎鲁图镇通过将每月25日固定为“邻里日”,营造邻里互动的日常文化生活场景,并举办520大型邻里文化活动、“共富共享”年货集市、村歌嘹亮大赛等文化活动,扩大邻里社交半径,提高交往频率,培育人们在情感上的互赖、行为上的互动和关系上的互嵌,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在情感交流中逐渐“升温”,进而为提高社会资本存量、铸造情感共同体、提升治理效能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