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乌素沙地深处,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蝶变。2021年以来,在市纪委监委、旗纪委监委、旗疾控中心和旗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包联帮扶下,通过基础设施升级、特色产业培育、民生福祉改善,布日都嘎查实现从“基础薄弱”到“全面振兴”的跨越式发展,让牧民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能共鸣。
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3+1”互助共建单位始终将党建阵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开展联合主题党日8次、党课宣讲3次,组织党员外出学习4次,党员队伍战斗力显著提升。通过争取上级资金,不仅建成260㎡党群服务中心,更将民族团结宣传阵地、便民厕所等工程融入其中。如今,这里既是党员学习的“加油站”,也是牧民议事的“会客厅”,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
路网织梦:铺就牧区振兴“快车道”。“车轮滚滚,振兴在望。”“3+1”互助共建单位将道路建设作为突破口,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总投资6763万元的三条柏油路贯通6个社,59.6公里的公路网让昔日“出行难”成为历史。同时“3+1”互助共建单位协调实施公路两侧景观林带绿化405.8亩,对S215公路324处路边房屋周边10亩地面硬化并配套水冲厕所,投资建设42公里网围栏,构建起“畅、安、舒、美”的农村交通网络。如今,牧民运输成本降低,特色畜产品外销效率大幅提升。
产业兴牧:打造牧民增收“聚宝盆”。“从‘输血’到‘造血’,产业是关键。”立足资源禀赋,“3+1”互助共建单位协助嘎查构建起“多元产业+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创新“党建+产业”模式,探索托管代养模式,推进吉日嘎拉细毛羊养殖、镇区育肥羊羔基地、苏雅拉达赖肉牛养殖基地3个集体项目发展,建成76个标准化棚圈,培育肉牛、马产业等示范户21个。通过改造农畜交易市场,助销牛羊肉、奶制品等154万元,同时瞄准毛乌素沙地歼灭战有利契机,促成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2024年,全嘎查牲畜存栏量突破4.59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1842万元,“草原上的绿色银行”正成为牧民的“钱袋子”。
民生答卷:托起草原人家“稳稳的幸福”。“饮水、用电、通讯,桩桩都是心头事。”“3+1”互助共建单位聚焦饮水、通讯、电力等民生痛点,逐项破解“急难愁盼”。协调修建12口饮水井,建成7座移动信号塔,消除信号盲区,对235户实施光纤入户工程,让牧民搭上“数字快车”,同时大力推进电力升级,更换31台变压器,改造8.3公里农网,为牧民的生产生活用电筑牢保障。旗疾控中心贴心为牧民开展免费体检,用实际行动守护草原儿女的健康,改造的嘎查活动室成为牧民休闲娱乐的“文化驿站”,修缮后的嘎查敖包,更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各族群众在这里共话发展、共享和谐。
从“红色阵地”到“富民产业”,从“畅通路网”到“智慧牧区”,布日都嘎查的嬗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如今,这里柏油路四通八达,养殖场生机勃勃,党群服务中心暖意融融,牧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未来,各“3+1”互助共建单位将继续以初心践使命,以实干促振兴,让沙漠里这颗明珠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